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总监 李钢
欧元区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2.7,从地区数据看,德国制造业PMI为39.7,为39个月低位,法国制造业PMI升至46.4依旧远低于扩张水平。这突显欧洲经济暗淡风险,以及欧洲央行9月加息的不确定性。相对服务业活力任性而言,欧元区的制造业后劲不足对经济的掣肘影响值得警惕,因而重振欧洲制造业、推动欧洲“再工业化”比较紧迫。但当下欧洲的制造业改革面临较大的阻力,能源成本压力大、美国产业政策冲击、国际产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是制衡要素。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欧盟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产品实施禁运或限价,引发能源供应紧张、通胀加剧等一连串反噬效应。目前虽然欧洲逐步摆脱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但美国趁机强化了对欧洲能源的主导权和掌控力,其他能源国家对欧洲制造业的牵连与干扰也明显提升。持续的能源成本劣势使欧洲产品竞争力下降,企业推动部分中间产品进口替代造成全球产业链的“去欧洲化”,损害欧洲的竞争力。尤其是欧洲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受冲击严重,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破产,削弱了欧洲的整体创新能力。当前在欧佩克石油减产和澳大利亚天然气停工的氛围下,欧洲能源通胀存在反复可能,继而欧央行被迫加息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借贷及生产成本,这将迫使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压缩投资。
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的资本外流是欧洲重振制造业的另一”利刃“,不少向美国转移产能的公司,都是欧洲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企业正在出于成本考虑远离了欧洲。从传统领域看,欧洲传统产业竞争力相对下滑的背景下,美国扶持本国制造业的政策使欧洲面临冲击。从新兴领域看,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绿色产业形成虹吸效应,吸引更多欧洲企业来美投资;在数字领域,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相对欧洲企业来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对欧洲也构成挑战。相对美国的统一大市场而言,欧洲制造业存在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双重压力,且欧洲制造业在国际领域上存在互补性竞争对手,尤其是新经济领域的竞争力不足难以协调区域内各国统一部署支持政策。
欧洲重振制造业面临新旧扬弃的选择。包括化学、机动车辆、精密机械等是欧盟的传统优势产业,多数欧洲国家尤其擅长专业化生产与开拓细分市场,具有渐进式改进已有工业技术、并将之与传统手工工艺及文化元素等相结合的突出能力。劣势方面,欧洲在人工智能、锂电池等重要领域已逐步丧失领先地位,在电动汽车领域发展较为滞后,而欧洲市场正在成为其他经济体激烈竞争的目标。相对中美等主要竞争对手,欧洲劳动力成本较高,且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劳动力相对不足,福利体制面临严重压力。中长期来看,该因素将限制欧洲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欧洲创新力不足。欧洲在创新激励方面的政策不够,制造业创新投资及成果都明显落后。因而未来欧洲需要基于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制造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
综上所述,欧洲8月制造业数据不可简单轻视,制造业活力不良可能沉积为长期的经济问题,重振制造业对欧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未来,欧盟及欧洲国家应出台更加明确的产业政策,加强对制造业重振进程的引领,同时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为制造业的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另外从地缘政治层面与全球化层面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